张绪武是张謇孙辈六姊弟中最小的一个,他的所思所想所行深受袓父影响,要写张绪武必然要先说张謇。
张謇,字季直,号啬庵,1853年5月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。他是晚清状元,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开路先锋。他是皇帝钦点的满清官员,也是清帝退位诏书的草拟人。他主张改良立宪,亦大力支持辛亥革命。在清末民初的二三十年间,张謇创办了工业、农垦、交通、金融、通讯、水利、教育、科技、福利等一系列事业,一生创办了100多家企业,设立了400多所学校,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,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、实业家和教育家。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,南通在张謇的主持下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善的城市系统,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城市规划的近代城市。
说起祖父张謇,张绪武总是由衷地感叹其远见卓识和超凡智慧。他一直致力于推广张謇的理念,希望让更多的人知晓张謇事迹,传承其精神,效力于国家。
投身革命斗争 支援祖国建设
张绪武出生两年前祖父张謇去世,7岁时意外丧父。从豪门望族中走出来的张绪武,受其祖父影响,一直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担忧。同时也受到投身革命的几位姐姐的影响,开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救亡运动。早在南通中学读书时,张绪武就与中共地下党有联系,是可靠的积极分子,后来又加入了组织,并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居住条件为党工作。1946年3月18日,在“争民主、求和平”的斗争中,张绪武身份暴露,被迫撤离南通,与家人到上海后,仍然积极地为解放事业做着地下工作。
1946年9月,张绪武考入震旦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。之后受母亲之命,转入了南通学院纺织科。1950年,张绪武从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,主动要求远赴东北支援北大荒建设,被分配到黑龙江佳木斯纺织厂任工程师。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,他带头组织、参加政治学习和从事技术革新,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。同时,他还连续4年无偿为工厂工人补习文化知识。
关注经济发展 心系百姓民生
直到1980年,回到南通的张绪武开始正式步入仕途,出任南通纺织局科研所工程师、南通市纺织局副局长。张绪武显赫的家族背景与广泛的社会关系,加之他本人有长期在大型企业工作的经历,对南通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能力。
1981年初,张绪武当选为南通市副市长,分工负责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。两年后,他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,分管对外贸易、城乡建设和环保工作。担任江苏省副省长的7年,张绪武在政治上获得了无限信任和忠诚依靠,工作上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张绪武曾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、全国人大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、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、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。1990年2月,年届60的张绪武离开江苏来到北京,正式就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、副总经理,分管外贸工作。
1992年年中,组织上调他出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,主持工商联的日常工作。为了推动当时的一项开发式扶贫活动——“光彩事业”,张绪武呕心沥血,日夜弃波。作为一项德行并重、义利兼顾的扶贫举措,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济困行为,光彩事业既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行为,也是一种充满感情的道德行为。作为光彩事业的发起、推动和组织者之一,张绪武与全国工商联的其他同仁一起,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家在国家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,并且由此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扶贫经验和做法。
挖掘精神内涵 彰显时代价值
张绪武不仅继承袓父的先志,更要弘扬先志,他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。他最喜欢袓父张謇的一句名言:“天之生人也,与草木无异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,与草木同生,即不与草木同腐。故踊跃从公者,做一分便是一分,做一寸便是一寸。鄙人之办事,亦本此意。”张绪武解释这句话说:“人像那些花草一样,生生死死,落红化为春泥,逝者化为灰烬。若做一些事业,便能够超越短暂的生命,给后人留下点东西,这一生也就超越了简单的生命存在形式,似乎有了一些意义和不同。”
张謇被现代企业家们追溯为精神领袖。他一生都在思考国家富强和统一之道,采用经济和教育及社会改良的办法,系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。他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是, 企业家不仅要做大, 更要做实;不仅要爱国, 还要爱社会;不仅要办慈善办公益, 还要育平民担责任。张绪武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,就是能把张謇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,将祖父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。推动张謇研究在他看来并不仅是对先人尽孝的一种形式,更重要的是,祖父当年的爱国言行,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。相信对张謇精神的最好传承,莫过于弘扬张謇的“实业报国”之志,深入挖掘和学习张謇的爱国实践,勇担社会责任,致力国家振兴,让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。
(材料来源:《民商杂志》)
张绪武。
张绪武与母亲陈石云。
张绪武南通学院纺织科毕业照。
2016年4月15日张绪武与夫人孟广珍在祖宅濠南别业紫藤花前留影。